乒乓球这项体育运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了,大约在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,从诞生起一直使用的是赛璐珞原料的球,从38mm的小球到40mm,后来在2013年国际乒联推出“新材料-有缝”乒乓球,新球将在2014-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,世乒赛、世界杯等重大赛事中使用,此后将彻底告别赛璐珞时代。
随着赛璐珞被国际乒联停用,后续规定新材料球采用“40+” 的标注方法,从此40+新材料球正式登上历史舞台。
从赛璐珞的球到现在40+塑料球的改革是跨时代的,因为它意味着世界乒坛从小球时代进入到了大球时代,材料的使用也更加的环保,便捷,虽然增加了队员训练的技术难度,但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具有观赏性的比赛。
而TSP品牌于1956年研制出日本第一乒乓球为ITTF认证用球,并且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,TSP就一直为世界乒乓球比赛提供比赛用球。
其实一颗优质的乒乓球为了达到更好的品质,凝聚了多少时间和功夫?今天将和大家揭晓一下TSP关于选球的秘密!
首先:按ITTF要求进行检查
生产出来成型的球必须严格符合ITTF规定的重量,才能成为合格的3星球。
球成形后首先进行重量检测,公司配有高精度检测仪,1㎎误差1秒内立刻辨别,不符合ITTF规定的球会瞬间弹跳出来。
其次:进行螺旋式旋转检测,经过60年的考查,检测仪在运作时球会滚落到螺旋部位,接缝处是垂直的。旋转结束后,接缝处会垂直的一股劲地滚落出来。球直线前行2.27米,有稍许偏差都不合格。
然后:再一次滚动,接缝垂直,成45度,90度滚动。精挑细选后的球再一次滚动检测。
2次滚动检测,接缝垂直,45度,90度滚动检测接缝球两端的传感器,当球在全方位旋转时可自动识别。接缝垂直位置,45度位置,90度位置,真空式抓取,滚动斜面落地。滚动检测方面,即便是细微的空气流通或是静电状态,都会对球产生影响,周围环境尤为注意。
最后借助人工进行细微检测,每个球都进行目视检测,材料的表面或内侧有没有细小的垃圾, 表面有没有伤痕,再次进行检查。机械检查不了的细微部分,终究还是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。
所以面对如今改革之后的乒乓球40+塑料球时代,生产技术不断的创新,而运动员们想要做到正真的王者还需先做到技术全面才是制胜之道。
【TSP资讯】乒乓历史(1)--重温1964年中日交流赛
http://www.victas-china.com/ArticleDetails?ArticleId=163